物質文化作為城市社區文化建設的物質載體和硬件設施,在給社區文化活動提供場所的同時,更是城市社區文化直觀、具體的表現,可分為物質設施文化和物質環境文化兩個方面。
一是物質設施文化,即城市社區文化建設活動實施的設施和場所。各社區都有一些基本物質文化設施的配置,如廣場、健身器材、活動室、宣傳欄等,但各個社區差異較大,共性問題也非常突出,數量少、面積小、后期維護脫節、更新緩慢,室外場所和設施的使用率相對較高;室內場所和設施使用率普遍較低。就室外場所與設施而言,數量與面積都存在大的缺口與使用率低下并存的矛盾,一方面是數量少、面積小的問題非常突出,而另一方面卻是使用率并不高,甚至因長期不用而殘破不堪。。而室內場所與設施,除了數量與面積上的硬傷之外,開放時間短、開放度不高是最突出的問題,很多社區的室內設施和場所形同虛設,居民很難接近和使用,反映出室內文化設施建設和宣傳工作的薄弱;二是物質環境文化,可以直接體現一個社區的文化特色、水平以及居民素質,表征為城市社區的建筑風格與色彩,小區的景觀和綠化,以及各項環境設施與小品的設計、使用和維護狀態等。
物質環境文化的水平主要受前期規劃建設和后期管理維護兩個因素的影響,整體來看,新建設社區的前期規劃建設水平要整體高于建成年代早的社區;而從后期管理維護角度而言,物業管理的有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關鍵因素。綜合調研的17個社區,建筑形式多樣,但是色彩和風格都不能體現城市特色,維護管理跟不上,很多建成時間不長的社區外表也因風吹日曬而顯得十分陳舊。在景觀綠化與環境小品上也相對比較傳統,沒有考慮社區人群構成特征;幾乎每個小區都存在私搭亂建現象,有的社區綠地、環境設施和小品的破壞還非常嚴重,居民對社區物質環境文化的滿意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