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道文化是學校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是展示學校形象的一道風景線,也是家長、來賓了解和感受學校文化內涵的途徑之一。它以走廊乃至大廳、回廊、道路等空間為陣地,以學校文化設施與活動為主要呈現內容,通過對相關設施的精心布置,營造一個特定的育人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心靈洗禮。隨著校園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開展,良好的廊道文化建設將會使校園文化建設更“走心”。
一、整體設計要“全心”
如果把校園文化比作一棵樹,那么廊道文化就是這棵樹上的一根枝杈,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廊道文化建設不僅要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彰顯學校文化內涵,而且要有整體布局意識。不僅在顏色、內容上要體現整體性,而且規劃要合理,圖案要明晰,色彩要明麗,主題要鮮明、活潑,教育性要強。
打造走廊文化要根據辦公樓、教學樓、科教樓等不同大樓的功能特點和學生的需要來設置主題與展板內容,還可以由師生自己動手設計制作,其內容更緊扣學生需要,切合學生要求,也更易于引發學生的興趣與參與的積極性。基于這樣的設計理念,學校從生出發,用心設計切合孩子需要的板塊及內容。在設計上不僅有吸引學生眼球,更要激發學生們的廣泛閱讀的興趣,促使養成自能閱讀的習慣。這樣的設計不僅切合孩子們的需要,而且深化了學校的書香文化建設。
二、精心布置要“賞心”
走廊文化雖包括活動文化,但更多的是通過展板、標語、橫幅等載體向學生進行宣傳,學生也主要是通過觀看的方式接收信息,受到教育。所以“賞心”的廊道文化布置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喜歡的才是我們要做的。
三、主題內容要“走心”
走廊相對于其他場所其空間相對要小,這就使展板、標語、橫幅等設施都比較集中,學生的活動時間與人流量比較集中,學生下課后一般都會到走廊來透氣,因而無論是活動的時間,還是人流量都比較集中,這都有利于在走廊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更好地促使學生健康成長。針對這一點,學校的廊道文化主題內容就得更“走心”,更貼近學生實際。結合這一點,可以設計“體育長廊”讓學生體會體育的樂趣和魅力;“馨香長廊”讓孩子們了解引以為豪的校史;“書香長廊”讓孩子們可以嗅到濃濃的書香;“墨香長廊”則可以讓孩子們盡情揮灑筆墨,道上則設計一些孩子們引以為傲的“讀書小明星”板塊!這一切主題內容的設置,都以孩子實際出發,真正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是一種“走心”的文化氛圍。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在他們周圍──學校走廊的墻壁上、教室里、活動室里,經常看到的一切,對于他們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把學校廊道文化建設作為學校文化布置的一個突破口,從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考慮,積極有序地打造校園走廊文化,努力讓每一面走廊墻壁都充滿人性關懷,努力讓學校文化建設更“走心”。